铁道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铁道运输服务专业 专业代码: 700107
二、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学类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历层次:中专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就业范围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面向铁路系统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事乘务、铁路售票、安检、信号检测、VIP接待等方面工作。部分学生可续选择参加民航服务工作或者高星级酒店服务及管理工作。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铁路客运服务生产及管理一线岗位,了解旅客心理、熟悉铁路乘务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铁路乘务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端服务型人才。
六、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1、毕业生要求
(1)基本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
(2)知识要求。
①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知识;
②通过计算机、社交、英语、乘务实务、礼仪、服务接待、运输法规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现代乘务服务与乘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③具备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④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运输市场营销、运输服务的基础知识。
(3)能力要求。
①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操作、文字录入、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维护等技能。
③能够运用高铁乘务知识开展行李服务引导服务等乘务旅客服务。
④通过学习高铁旅客运输知识,掌握旅客的运输流程及相应注意事项。
⑤掌握高铁乘务的语言交际基本原则、技巧以及礼仪,普通话水平应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还应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乘务对话。
(4)职业态度要求
安全细致,热情服务,敬业爱岗。
七、核心课程
《铁路运输概论》、《铁路服务交际与形体》、《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运输市场营销》、《铁路客运服务礼仪》、《信息技术与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设备》、《铁路客运组织与管理》、《铁路运输货运管理》、《铁路运输基本技能训练》、《铁路运输企业经济管理基础》、《形象设计》、《公共关系基础》
1、《铁路运输概论》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我国铁路运输业为基本框架,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字上简明易懂,能使学生从铁路运输系统视角注意知识的横向结构,了解铁路线路、车辆、机车、信号、高铁等相关知识,掌握旅客运输、行车组织和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能比较全面的了解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熟悉车、机、工、电、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树立铁路运输的全局观念。
2、《铁路服务交际与形体》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正确理解美的概念,懂得对形体美的欣赏;掌握铁路服务人员形体美的职业要求,懂得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形体塑造的基本方法,以拥有优雅的气质和美丽健康的形体。
3、《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由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规范、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非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组成,是当前列车服务质量的标准,学生通过学习规范,可以更好的掌握列车服务工作的要求。
4、《铁路运输市场营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对铁路客运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解我国铁路客运市场现状,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了解我国铁路客运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5、《铁路客运服务礼仪》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讲授如何掌握企事业单位日常交际活动所涉及的各类礼仪规范,包括个人礼仪、交际礼仪、职场礼仪、活动礼仪,公共礼仪和涉外礼仪的知识,训练部分重点提高礼仪应用能力和文明素养,塑造出良好的职业形象。第二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礼仪素养与职业形象,树立服务意识并掌握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及服务技能,为今后从事乘务及铁路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6、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着力于实做技能和安全运输的有机结合,突出安全因素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以提高现场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能力和特殊作业下的应变能力。课程中的乘务安全基本知识、案例分析及事故处理,很好的讲述了乘务工作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安全管理既是保证运输的现实需要,也是铁路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
7、《信息技术与铁路运输》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学习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等有关情况;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实施情况;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的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等系统的应用情况;铁路运输信息化发展方向。
8、《铁路运输设备》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学习了解现代化铁路运输的基本设备以及铁路运输的发展历史、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了解铁路线路、车站及铁路枢纽。
9、《铁路客运组织与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教材在《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等有关规章的基础上编写。主要内容有客运运价、旅客运送条件、国际联运、旅客运输计划与组织、优化旅客列车编组结构及开行方案、车站和列车工作组织等。通过课堂教学、现场生产实习及校内演练,培养学生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思想,在业务上掌握客运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并运用规章处理旅客运输中的有关问题及获得办理客运业务的初步技能。
10、《铁路运输货运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学习铁路物资运价规则、铁路危险物资运输规则、铁路鲜活物资运送规则、铁路超限物资运送规则、铁路物资装载加固规则、铁路月度物资运输打算编制方法、货运日常工作组织方法等铁路运输货运管理规则。
11、《铁路运输基本技能训练》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介绍:本课程根据《铁路职业技能标准》、《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铁路总公司有关技术规程、规则、规范及作业标准的要求,从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出发,遵循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胜任工作为重点的原则,在内容上既坚持现行规定,满足当前列车员、客运员、乘务员、安检员考核鉴定和岗位达标的需要,又前瞻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趋势为,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的授课内容,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客运知识,取得上岗从业的资格。
八、课程体系设计
1、教学时间分配(单位:周)
学
年 | 课 堂 教 学 | 教 学 实 训 | 毕 业 实 习 | 考
试 | 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 | 劳动和参观 |
假期 |
机动 |
总计 |
1 | 33 | 3 |
| 2 | 1 |
| 11 | 2 | 52 |
2 | 27 | 9 |
| 2 | 1 | 1 | 11 | 2 | 52 |
3 |
|
| 46 |
|
|
| 3 | 2 | 52 |
总计 | 60 | 12 | 46 | 4 | 2 | 1 | 25 | 6 | 156
|
2、教学进程表
类
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课
时 |
学
分 | 理论教学周课时及集中实训项目教学周安排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理论教学17周 | 教学实训 1 周 | 理论教学16周 | 教学实训 2周 | 理 论 教 学 15 周 | 教 学 实 训 3 周 | 理 论 教 学 12 周 | 教 学 实 训 6 周 |
综 合 实 习 共 23 周 23 学 分 折 算 69 0 课 时 |
毕 业 实 习 共 23 周 23 学 分 折 算 69 0 课 时 | |||||||||
文化基础课 |
|
|
|
|
|
|
|
|
|
| ||||||||
必 修 课 | 1 | 德育 | 120 | 7 | 2 |
| 2 |
| 2 |
| 2 |
| ||||||
2 | 语文 | 144 | 8 | 3 |
| 3 |
| 3 |
|
|
| |||||||
3 | 数学 | 144 | 8 | 3 |
| 3 |
| 3 |
|
|
| |||||||
4 | 英语 | 129 | 7 | 3 |
| 3 |
| 2 |
|
|
| |||||||
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99 | 6 | 3 |
| 3 |
|
|
|
|
| |||||||
6 | 军事体育与健康 | 120 | 7 | 2 |
| 2 |
| 2 |
| 2 |
| |||||||
7 | 艺术(舞蹈或音乐) | 60 | 3 | 1 |
| 1 |
| 1 |
| 1 |
| |||||||
小计 | 816 | 46 | 17 |
| 17 |
| 13 |
| 5 |
| ||||||||
专业基础课 |
|
|
|
|
|
|
|
|
|
| ||||||||
必修课 | 1 | 铁路运输概论 | 68 | 4 | 4 |
|
|
|
|
|
|
| ||||||
2 | 铁路服务交际与形体 | 51 | 3 | 3 |
|
|
|
|
|
|
| |||||||
3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 149 | 9 | 5 |
| 4 |
|
|
|
|
| |||||||
4 | 铁路运输市场营销 | 156 | 9 |
|
| 6 |
| 4 |
|
|
| |||||||
5 | 铁路客运服务礼仪 | 156 | 9 | 2 | 1周 | 2 | 2周 |
|
|
|
| |||||||
6 |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 60 | 4 |
|
|
|
| 4 |
|
|
| |||||||
7 | 信息技术与铁路运输 | 120 | 7 |
|
|
|
| 4 | 2周 |
|
| |||||||
小计 | 760 | 45 | 14 | 1周 | 12 | 2周 | 12 | 2周 |
|
| ||||||||
专业课 | ||||||||||||||||||
限选课 |
|
|
| 周课时 | 总课时 | 周课时 | 总课时 | 周课时 | 总课时 | 周课时 | 总课时 | |||||||
1 | 铁路运输设备 | 90 | 6 |
|
|
|
|
|
| 5 | 1周 | |||||||
2 | 铁路客运组织与管理 | 78 | 5 |
|
|
|
|
|
| 4 | 1周 | |||||||
3 | 铁路运输货运管理 | 78 | 5 |
|
|
|
|
|
| 4 | 1周 | |||||||
4 | 铁路运输基本技能训练 | 282 | 14 |
|
|
|
|
| 1周 | 6 | 3周 | |||||||
5 | 铁路运输企业经济管理基础 | 36 | 2 |
|
|
|
|
|
| 3 |
| |||||||
小计 | 564 | 32 |
|
|
|
| 6 | 1周 | 22 | 6周 | ||||||||
综合素质课 学生任选三门课程 | ||||||||||||||||||
任选课 | 1 | 形象设计 | 24 | 2 |
|
|
|
|
|
| 2 |
| ||||||
2 | 书法 | 24 | 2 |
|
|
|
|
|
| 2 |
| |||||||
3 | 演讲与口才 | 32 | 2 |
|
| 2 |
|
|
|
|
| |||||||
4 | 公共关系基础 | 24 |
|
|
|
|
|
|
| 2 |
| |||||||
小计(以选择1、2、3统计) | 80 | 6 |
|
| 2 |
|
|
| 4 |
| ||||||||
说明 | 总计177学分,3660课时,其中文化基础课46学分,816课时,占21%,专业基础课45学分,760课时,占21.1%,专业课32学分,564课时,占15.7%综,合素质课6学分,80课时,占2.2%,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共46周,46学分,折算1380课时,占38.3%,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各1周,2学分,折算60课时,占1.7% |
注1、文化基础课:德育(120课时,7学分)分为:(1)职业生涯规划(2)职业道德与法律。
3、专业实践活动
高铁乘务应急处理实训、高铁运输设备认知实习、动车组服务礼仪实训、地铁站务实习、高铁乘务综合实习,以及学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根据岗位能力培养需要设置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课堂操练、模块实训(铁路客运服务技巧实训、绘制列车运行图及编制客运技术计划实训、车站客运组织实训、列车乘务实训)、顶岗实习(客运项岗、毕业顶岗)三个梯阶,针对交通运输客流波动有一定规律的特点,与地铁等企业合作,在客流高峰期安排学生进驻轨道交通站段进行短期(如两至四周)顶岗实习,缓解企业用人压力,过后返校学习,推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递进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
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运行
学校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和教师三级管理教学模式。教务处通过充分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一旦制定完成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要经常进行教研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实训基地设备开展实训训练。
2、教学质量保障
(1)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为保证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学校在第五学期安排了40周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社会需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我校在实施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实现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注重课程内容设置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和够用性,以课程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为前提,将最新最实用最能体现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纳入核心课程之中,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结合在一起。
(3)、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学校全部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点推荐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及省部级以上获奖的中职中专教材,根据本专业的专业课的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特色鲜明,能满足我校培养目标要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管理
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教具实体教学、现场教学等。专业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聘用一线工程师来校为学生授课与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相结合。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生源情况和企业的需求,突出专业操作;
十、毕业条件
学生完成本专业所学课程并考试及格、完成所规定的实习任务、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列车员资格证证书、铁路安全检查员技能证、客运员资格证时,才能毕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